宁夏回族自治区永宁县所辖的闽宁镇是移民地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近年来,先后引进各类企业40余家落户,创设劳务派遣公司21家,年转移输出劳动力1.5万人,带动1万余人在当地就业。
由于务工人员多、劳动关系复杂,导致因劳动合同、社会保险费缴纳、工伤待遇等方面问题引起的纠纷较多。针对此问题,闽宁镇经过实践探索出劳动人事纠纷“预防、定责、化解、巩固”四步工作法,有效从源头预防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取得良好效果。
普法在先、防范在早,源头预防做好第一步
劳动合同签订、工资支付、用工备案……2023年4月18日,在闽宁镇产业园商业配套一期项目部,由闽宁镇政府工作人员和永宁县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局工作人员联合组成的实地巡查和普法宣传小分队,正在对企业劳动用工情况进行详细核查,针对用工不规范行为进行了纠正,并及时对企业进行用工普法宣传。
“通过实地巡查和现场普法这种形式,起到督促用人单位合法用工,推动用工企业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提高务工人员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意识的效果,从源头预防劳动人事矛盾纠纷的发生。”永宁县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从源头预防化解矛盾纠纷,首先要解决不懂法的难题。除了深入企业实地巡查和现场普法,闽宁镇定期组织“三官一师一员”(警官、法官、检察官、律师、法学会会员)等力量赴村组开展劳动人事纠纷法律宣讲、法律援助、司法救助、心理疏导,将法治宣传触角延伸到村民家门口。
“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这些专门和法律打交道的人员来到村里,把专业法律术语转换成通俗易懂的群众语言,让村民有兴趣听、有心去记、有热情去讨论,普法效果好。”闽宁镇相关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
源头预防,必须做好源头防范。闽宁镇综治中心每周召开联席会议,会商解决上级交办件、村“塞上枫桥”基层法治工作站上报件、群众来访诉求件,做到“件件有回音,件件都落实”。
2023年10月,闽宁镇综治中心接到某群众反映,其儿子马某在宁夏某建设工程公司务工期间右小腿不慎被石头砸伤。马某出院后,与公司在协商赔偿一事上产生纠纷,故申请闽宁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予以调解。经闽宁镇人民调解委员会积极调解,双方达成协议,马某获赔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交通费、残疾补偿金、被抚养人生活费等费用共计14.3万元,纠纷得到化解。
摸清底数、分析研判,联动化解做好第二步
源头防范劳动人事矛盾纠纷,摸清底数是关键。闽宁镇通过推行“警格+网格”工作模式,将村(社区)民警纳入89个网格中,通过入户摸排、日常走访等方式收集社情民意,掌握因欠薪、工伤、社会保险费缴纳、劳动合同签订等引发的矛盾纠纷,实现劳动人事矛盾纠纷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处置。
2023年6月,闽宁镇相关部门通过入户走访,了解到辖区居民黄某反映旁边村民邵某建大棚开设养鸡场,异味严重且鸡毛到处乱飞。当事人黄某多次上门协商无果,情绪激动。
事件发生后,闽宁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组织综治中心、闽宁司法所、闽宁派出所三部门商讨研判,形成调解方案。同时,充分发挥网格员熟悉村里情况的优势讲情理,警格员讲法理,对纠纷双方开展思想教育工作。6月20日,组织纠纷双方进行调解,面对面倾听双方诉求,以事实为依据进行耐心调解和法律普及,双方最终达成共识。
在网格员和警格员的见证下,纠纷双方达成一致意见。邵某承诺在一个月内对养鸡大棚进行改造并及时清理鸡粪等散发异味的物质。一个月后,在网格员同警格员上门回访过程中,黄某表示对邵某整改结果非常满意。至此,该起矛盾纠纷得到圆满解决。
闽宁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类似的及时摸排走访,一些尚处在萌芽状态的矛盾纠纷被及时发现并处置,节省了大量的行政资源。
此外,永宁县人社部门以及各个乡镇,认真贯彻落实人社部和自治区人社厅关于推进协商调解的工作部署,加强县人社局与县总工会、县工商联的联动协作机制,三方形成合力,建立永宁县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委员会成员单位,与企业、行业商(协)会、乡镇(街道)劳动(人事)争议调委会(中心)和调解员的沟通渠道,充分发挥乡镇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调解员的联动作用,共同化解劳动人事争议矛盾纠纷。
2023年8月17日,永宁县人社局联合县总工会、闽宁镇联合调处一起欠薪金额较高的案件,94人顺利拿到了213万余元被拖欠工资。
法理融合、在线服务,多元化解做好第三步
“感谢‘小燕调解室’,感谢县法院、县人社局等部门的工作人员,成功为我调解了长达一年多的劳动人事纠纷。”2023年10月15日,在闽宁镇“小燕调解室”,村民马某和张某经成功调解后,特意走到调解人员跟前说。
近年来,闽宁镇坚持“调解先行”,依托“小燕调解室”,整合吸纳法院、劳动监察、劳动仲裁、司法所等部门工作人员组建劳动人事矛盾纠纷专业调解队伍,组织退役军人服务队、妇联等力量组成第三方劳动人事矛盾纠纷调处队伍,法理融合共同参与调解工作,最大限度将劳动人事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化解在基层。
闽宁镇充分运用“互联网+调解”模式,开通“乡音热线”,畅通“12348”维权热线,推行“移动微法庭”等线上调解平台,引导群众线上调解劳动人事矛盾纠纷,在线申请法律援助推动劳动人事矛盾纠纷“掌上办”,满足群众对劳动人事矛盾纠纷调解多元化需求。
2023年6月份在工作人员入户摸排的过程中,群众王某反映邻居马明(化名)房屋占了自己的土地。工作人员想上门询问情况,但王某表示马明最近一直在外务工,无法回来当面参与调解,故闽宁镇人民政府调解委员会决定采用线上调解的方式化解纠纷。
线上联系到马明后,双方通过线上调解平台提交了相关证据,如土地确权证、照片等,以便工作人员更好地了解纠纷情况。在约定的时间,闽宁镇调解委员会工作人员通过视频会议的方式组织了调解会议。在调解过程中,工作人员耐心听取了双方的陈述和意见,并对双方进行了劝导和调解。经过多次沟通和协商,双方最终达成了一致意见,并在线上调解平台签署了调解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同意重新测量房屋边界,并在一个月内完成。
日常回访、事心双调,巩固成效做好第四步
“您好,您是柳某吗?前几天调解的有关您和石料厂的纠纷,您对调解结果还满意吗?现在对方是否已经履行协议规定,支付给你全部的医药费?出院后做伤残鉴定的费用给你了吗?”
2023年12月12日,闽宁镇司法所工作人员通过电话联系到当事人柳某,询问关于其在工作中被泵车砸伤的矛盾纠纷调解方案是否兑现,当事人是否已经履行承诺。
跟踪回访,实现“事心双调”,促进“案结事了”,是闽宁镇“四步工作法”的重要一环。为此,闽宁镇紧盯劳动人事矛盾纠纷“疑难杂症”,严格落实“回访”工作制度,一方面通过电话回访,针对调解成功的劳动人事矛盾纠纷,在结案后1-3个工作日内进行电话回访,及时全面了解当事人思想状况,严防纠纷反弹、回流;另一方面,针对电话回访发现未履行协议或对劳动人事矛盾纠纷处理结果不满意等情况,工作人员上门主动跟踪回访,通过互拉家常、讲解案例、心理疏导等形式调处化解矛盾事项、疏导纠纷心结,实现“事心双调”,促进“案结事了”。
针对调解无果、一次性未能化解等人事矛盾纠纷,闽宁镇综治中心通过发送督办函、包案领导带案下访督办等方式,督促责任单位限时化解并回复纠纷办理情况,推动劳动人事矛盾纠纷彻底化解。
据统计,今年以来,闽宁镇共计走访2479家经营场所和农户住所。其中走访经营场所897家,走访入户1582户,经排查,发现婚姻家庭纠纷40件,劳动人事纠纷28件,经与多部门协调处理,均已化解完毕。进行集中普法宣传11次,发放宣传折页5000余册,悬挂横幅11条,电子屏滚动播放法律宣传视频9条,营造了“尊法、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2024-02-19)